中国云计算十五年,BAT们战力究竟如何?
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,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,云计不构成一切投资建议
。算年
时间交织出的事实往往比想象更加传奇。
1965年 ,中国战力为了防止外部势力打击沿海省份的云计重要基础措施 ,我国开展了为期15年的算年三线建设。中国经济史上一次极大规模的究竟工业迁移 ,将沿海相对先进的中国战力生产力关系带入了内陆。最终 ,云计冲突并没有实质发生,算年不过三线建设却客观上为内陆基建、究竟运输、中国战力工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。云计
同一年,算年大洋彼岸的麻省理工学院和美国国防高级研究方案局下属的MAC(多人共用电脑)项目组 ,开头开发Multics分时多任务操作系统。被踢出项目组的IBM,两年后发布了CP-40/CMS分时操作系统 ,这被认为是广义意义上的第一个虚拟机 。
在此之后,多人操作电脑的概念一直不断发展 ,早年间的网络计算其实就是云计算的雏形之一 。仅仅不过直到2006年,谷歌前CEO埃里克·施密特成为了第一个明确提出云计算概念的人。如今已成为全球云计算龙头亚马逊,也于同年推出了弹性计算云(Elastic Compute Cloud ,EC2)服务 。
链接太平洋的时空线交织,新世纪互联网乃至电商的快速发展,使云计算产业在中国生根发芽。大量算力能源的消耗 ,让互联网巨头们不得不考虑云计算的重要性——为何不用偏远地区较为低廉的地价和能源成本,服务经济发达地区的算力需求?
阿里将云计算中心设立在了远离杭州市区的千岛湖;腾讯的数据中心则设立在了西部重镇重庆。虽然在阿里成立云计算业务时还没有“东数西算”的概念,但是从底层逻辑上,上“云”其实就是通过技术填补地域上的鸿沟,就是为了降低企业的成本压力 。
随着近年来不甘于仅仅做“管道”的运营商的入局,三线建设对云计算的红利才真正凸显 。西部地区更低的能效费用和地价,成为了云计算产业和东数西算政策完美的推动力 。运营商的云业务与自身通信业务有超高的契合度 ,并且相较于互联网大厂 ,成本端的优势更为明显,因此运营商近年来云业务的增速也屡创新高。
自阿里在国内首次提出云计算概念,也快过去了近15年 。那么目前这个看似在不同时空叠加出的高速发展的新兴产业,究竟进度如何?
01
中国云计算众生相
我国目前参与云计算的玩家,主要分为三种 :
●脱胎于自身业务发展的互联网大厂下属业务 ,如阿里、腾讯、百度等等几乎所有大厂都有自己的云计算业务;
●脱胎于通信市场的基础措施龙头开展的新业务 ,如三大运营商 、华为;
●脱胎于硬件制造或者自身是云计算忠实玩家的第三方 ,如优刻得 、紫光 。
三类玩家各有各的优势 :
互联网大厂占据先发优势,而且自身业务对算力要求依赖高,利用率和软件技术水平明显更优 ,也与国外的云计算龙头形成了完整的对标。
运营商在网络成本和固定资产开支层面更具备优势,并且对政企客户上云需求更为契合 。在收入口径和利润端相较于其他厂商,优势更为明显 ,相较于互联网大厂“二房东”的角色 ,运营商的云计算平台更像是直租。
第三方独立云平台体量较小,转向快,依托软件优势的垂直赛道生态更好(例如金山、金蝶)。并且独立运行对于商业竞争的对手方而言更具备吸引力,在小规模互联网企业中有获客优势。不过因而自身业务线不完整 ,利用率和资本开支摊薄会较低。
就营收角度来看,阿里云独占鳌头。
2022年超过了770亿的营收 ,三大运营商、华为、腾讯在300-600亿的区间(注:腾讯云数据未披露,来自第三方机构整合,历年可能有误差)。百度云独享100-200亿区间,其余三方及其他云服务厂商均未超过30% 。
图:云厂商云业务相关收入,来源:Choice金融客户端、企业财报
、第三方数据
从增速来看,运营商阵营的复合增速最为迅猛。
近几年运营商的云业务收入保持在70%-180%之间的复合增速 ,几乎是连年翻番 。阿里实际增速并不慢,但因而先发优势 ,基数较大,增速稍逊于同行。
目前市场份额方面阿里还占据绝对领先 。
根据IDC数据,CR3较2020年下降了5.1pct,CR5下降了3.5pct,头部云厂商的市场份额正在被新的中小厂商蚕食,也从侧面证实行业的技术壁垒并不明显 。
图 :国内云厂商云业务增速,来源 :Choice金融客户端、企业财报、第三方数据
图
:我国公有云IaaS+PaaS市场份额2022下半年,来源
:IDC
从现金流角度来看,云厂商们可谓冰火两重天。
大厂派+运营商派的自由现金流储备相当高;而中小型独立云厂商既没有脱胎于自身业务的先发优势 ,又没有成熟的现金奶牛业务,因此多数企业的自由现金流甚至出现了负值,这也意味着一但产品迭代折旧加速,它们面临的危险会更大 。
图 :云厂商五年自由现金流汇总 ,来源 :Choice金融客户端
对于云端的附加价值而言,研发费用投入也一直是云厂商的重中之重 。
由IaaS层向PaaS和SaaS层过度是所有云计算厂商目前能够明显提升利润率的主要途径,当然也有向企业微信 、钉钉、飞书这样的软件生态产品去消化基础措施层的过剩供给 。我们可以看到无论大小云计算厂商的研发费用率都不低